2025中国(上海)国际电池薄膜产业展览会

2025China (Shanghai) International Battery Film Industry Exhibition

距离开幕

2025-07.29

上海国家会展中心[虹桥]

新闻中心

行业资讯
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资讯

萃取技术在电池回收中的核心作用

更新时间:2025-03-21 浏览次数:23次

一、萃取技术在电池回收中的核心作用       宋博士 联系方式:13681033603

1. 技术原理

溶剂萃取(Solvent Extraction)通过选择性分离实现金属提纯:

  • 浸出液处理:破碎后的电池材料经酸浸(如硫酸、盐酸)形成含多种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(如Li⁺、Co²⁺、Ni²⁺、Mn²⁺)。
  • 萃取剂选择
    • 磷酸类萃取剂(如D2EHPA):优先萃取锰、铁
    • 胺类萃取剂(如Alamine 336):高效分离钴、镍
    • 冠醚类化合物:特异性捕获锂离子
  • 多级逆流萃取:通过pH值调节(通常控制在2-5)和萃取剂浓度梯度,实现金属离子逐级分离,纯度可达99.95%以上。

2. 应用场景

  • 三元电池(NCM/NCA)回收
    • 从浸出液中分离钴(Co)、镍(Ni)、锰(Mn),最终获得电池级硫酸钴(CoSO₄)、硫酸镍(NiSO₄)。
    • 典型案例:比利时Umicore采用Cyanex 272萃取剂,钴回收率>99%,纯度达99.99%。
  • 磷酸铁锂电池(LFP)提锂
    • 通过萃取-沉淀法从含锂溶液中回收碳酸锂(Li₂CO₃),工艺成本较传统煅烧法降低30%。

二、萃取技术的核心优势与现存挑战

1. 技术优势

指标萃取法火法冶金
金属回收率95%-99%80%-85%
能耗(kWh/kg金属)15-2050-70
碳排放(kg CO₂/kg金属)8-1225-35
适用金属种类多金属协同回收主金属优先回收

2. 技术瓶颈

  • 萃取剂损耗:有机相损失率约3%-5%,增加处理成本(约占总成本15%)。
  • 废水处理难题:反萃过程产生含酸废水(pH<1),需中和处理(成本约200元/吨)。
  • 钴镍分离难度:当Co/Ni比<1:10时,传统萃取剂选择性下降,需开发新型螯合剂。

三、技术突破方向

1. 新型萃取剂开发

  • 离子液体萃取剂:如[Bmim][PF₆],对锂的选择性提高5倍,且可重复使用20次以上(清华大学成果)。
  • 分子印迹聚合物:定制化吸附特定金属离子,钴镍分离系数从10提升至500(中科院过程所专利)。

2. 工艺集成优化

  • 萃取-电积联用:直接将含钴溶液电解为金属钴,缩短流程40%(比利时Hydrometal公司工艺)。
  • 膜萃取技术:利用中空纤维膜实现非平衡传质,减少乳化现象,萃取效率提升30%。

3. 超临界流体萃取

采用超临界CO₂(温度31°C,压力7.38MPa)作为介质,从负极材料中提取粘结剂PVDF,回收率>98%,纯度满足电池级再利用标准(德国Fraunhofer研究所案例)。


四、产业应用案例

企业技术方案经济效益
格林美多级逆流萃取+电解沉积每吨三元电池多创收1.2万元
邦普循环萃取-结晶法提锂碳酸锂生产成本降至4.2万元/吨
Redwood Materials离子液体萃取镍钴金属回收能耗降低45%

结语

萃取技术是动力电池金属回收的“精密分离器”,其创新直接决定资源回收率和经济效益。未来发展方向将聚焦绿色溶剂替代(如生物基萃取剂)、智能化工艺控制(AI优化萃取参数)以及闭环循环体系(萃取剂再生+废水零排放),推动电池回收行业向高效低碳迈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