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中国(上海)国际电池薄膜产业展览会

2025China (Shanghai) International Battery Film Industry Exhibition

距离开幕

2025-07.29

上海国家会展中心[虹桥]

新闻中心

行业资讯
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资讯

工业机器人在电池回收中的应用

更新时间:2025-03-26 浏览次数:41次

一、工业机器人在电池回收中的应用               宋博士:13681033603

  1. 自动化拆解与分类
    动力电池回收面临复杂拆解难题,例如电池包型号多样、内部结构复杂(如胶体固定、高压风险等)。工业机器人通过高精度机械臂和智能化算法,可实现电池模组的自动化拆解、分类和分选,减少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和效率瓶颈。例如,格林美提出的“智能拆解工厂”方案,正推动从人工撬棍拆解向机器人自动化拆解的转型。

  2. 提升回收效率与安全性
    工业机器人配备视觉识别系统、力控传感器等,可精准处理电池包内部的线束、汇流排等精细部件,避免短路或爆炸风险。例如,东莞企业开发的“仿生触觉”机器人,其手指触感灵敏度接近人手,适用于电池拆解中的精细操作。

  3. 生产线集成与柔性制造
    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、AGV等设备协同,可构建动力电池回收的柔性产线,适应不同型号电池的拆解需求。例如,东莞的机器人企业通过“智能控制平台”实现全链条国产化,提升产线兼容性和效率4 7


二、电池回收产业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需求驱动

  1. 规模化退役潮的挑战
  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3140万辆,动力电池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。传统人工拆解难以应对激增的回收需求,工业机器人成为提升产能的核心技术。

  2. 资源再利用的技术门槛
    电池回收需提取锂、钴等稀缺金属,工业机器人可精确控制化学处理流程,减少资源浪费。例如,泰尔股份子公司众迈科技开发的锂电池回收拆解设备,结合机器人技术实现高效拆解与材料提取。

  3. 政策与环保要求升级
    国务院《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》明确提出推动智能化、绿色化回收技术。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设备,成为政策落地的技术支撑。


三、典型案例与产业协同

  1. 企业实践

    • 泰尔股份:通过工业机器人(如码垛机器人)与锂电池拆解设备的结合,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。
    • 格林美:推动数字化回收工厂建设,利用机器人技术提升拆解自动化水平。
    • 东莞产业集群:依托工业机器人企业(如拓斯达)的技术积累,拓展电池回收设备制造与应用场景。
  2. 技术融合趋势
    工业机器人结合AI、物联网和大数据,可优化电池回收全流程管理。例如,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电池寿命,机器人提前规划拆解方案,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。


四、未来发展方向

  1. 智能化与模块化设计:开发专用于电池回收的机器人系统,如具备自适应抓取、多轴联动的专用机械臂。
  2. 标准化与规模化生产:推动电池包设计标准化,降低机器人拆解难度,提升回收效率。
  3. 政策与资本支持:如东莞设立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,可引导更多资源投入电池回收机器人研发。

总结

工业机器人是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支撑,两者在自动化、安全性和资源利用效率上形成深度协同。随着政策推动和技术迭代,未来工业机器人将在电池回收领域发挥更核心的作用,助力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体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