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China (Shanghai) International Battery Film Industry Exhibition
2025-07.29
上海国家会展中心[虹桥]
自动化拆解与分类
动力电池回收面临复杂拆解难题,例如电池包型号多样、内部结构复杂(如胶体固定、高压风险等)。工业机器人通过高精度机械臂和智能化算法,可实现电池模组的自动化拆解、分类和分选,减少人工操作的安全风险和效率瓶颈。例如,格林美提出的“智能拆解工厂”方案,正推动从人工撬棍拆解向机器人自动化拆解的转型。
提升回收效率与安全性
工业机器人配备视觉识别系统、力控传感器等,可精准处理电池包内部的线束、汇流排等精细部件,避免短路或爆炸风险。例如,东莞企业开发的“仿生触觉”机器人,其手指触感灵敏度接近人手,适用于电池拆解中的精细操作。
生产线集成与柔性制造
工业机器人与数控机床、AGV等设备协同,可构建动力电池回收的柔性产线,适应不同型号电池的拆解需求。例如,东莞的机器人企业通过“智能控制平台”实现全链条国产化,提升产线兼容性和效率4 7。
规模化退役潮的挑战
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3140万辆,动力电池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。传统人工拆解难以应对激增的回收需求,工业机器人成为提升产能的核心技术。
资源再利用的技术门槛
电池回收需提取锂、钴等稀缺金属,工业机器人可精确控制化学处理流程,减少资源浪费。例如,泰尔股份子公司众迈科技开发的锂电池回收拆解设备,结合机器人技术实现高效拆解与材料提取。
政策与环保要求升级
国务院《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》明确提出推动智能化、绿色化回收技术。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设备,成为政策落地的技术支撑。
企业实践
技术融合趋势
工业机器人结合AI、物联网和大数据,可优化电池回收全流程管理。例如,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电池寿命,机器人提前规划拆解方案,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。
工业机器人是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支撑,两者在自动化、安全性和资源利用效率上形成深度协同。随着政策推动和技术迭代,未来工业机器人将在电池回收领域发挥更核心的作用,助力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体系